江西上栗“群众贴心人”工作机制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2023-08-17 11:25:57    来源:新华网

开好“屋场贴心会”,办好“群众贴心事” 江西上栗“群众贴心人”工作机制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架起党群干群“连心之桥”

金山镇高山村廉情“屋场贴心会”(六月二十二日摄)。(许招华摄)


【资料图】

“贴心事、贴心讲,政策宣讲嗓门响。”

“贴心人、贴心做,村里来了好干部。”

在有着“中国烟花爆竹之乡”称号的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和花炮同样让人耳熟能详的是,“群众贴心人”日益成为当地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的一张名片。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治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如何抓实基层、打牢基础是一道考题: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如何打通?矛盾纠纷如何能及时化解在基层?基层干部如何变被动应付为主动作为?

2008年,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选派1284名干部作为“群众贴心人”,分别联系全县1284个自然村,他们利用乡情、亲情、友情资源,收集社情民意、调处矛盾纠纷,在协助当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15年来,上栗县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以贯之持续深化拓展“群众贴心人”工作机制,紧扣基层治理中面临的新任务、出现的新问题,不断拓展构建贴心服务工作网格,开好“屋场贴心会”,如今这一队伍已发展至上万人,他们带着身份、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办好“群众贴心事”,推动问题在一线发现、矛盾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推进、干部在一线成长。

问题在一线发现:找准群众烦心事、揪心事

园区配套设施不完善占%、外来务工子女读书难占%、企业招工难、用工成本高占%……走进上栗县宝华工业社区,墙上的一张“烦恼指数”图引人注目。通过这张图,企业和群众急难愁盼一目了然,干部需要做什么也一清二楚。

上栗县地处赣湘边界,是一座因花炮而兴的城市。在这个常住人口不足50万人的小县,高峰时期,全县有上千家花炮企业,带动10多万人就业,创造财税占据县财政“半壁江山”。近年来,上栗县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领域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短短几年时间,宝华工业社区所在赣湘合作产业园聚集企业140余家,职工3万多人,很大一部分是花炮退出企业的工人。

新产业园区的崛起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但也产生了新的问题。

今年5月,上栗县委组织部干部李波被选派至宝华工业社区担任“群众贴心人”,这张“烦恼指数”图源自他牵头的一次调研。

“做‘群众贴心人’首先要知道群众急什么、愁什么、盼什么。”到岗伊始,李波就带队深入企业一线走访调研,发现老百姓大大小小的烦恼还真不少,社区通过广泛收集企业和职工诉求,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细化烦恼类型和量化烦恼比重,最后生成一张“烦恼指数”图。

李波说:“群众的烦恼各不相同,但再小的烦恼一旦被放在万人社区里,都可能成为大问题。”

前不久,在上栗县宝华工业社区,一场别开生面的“职业体验亲子营”活动开营,10多位职工子女走进工厂车间,化身“小包装员”“小质检员”。

在一家食品企业食堂就餐后的分享环节,周金平和女儿周灿的对话令人动容:“过去我常加班忙工作,对你关心少”“现场参观生产车间后,亲身体验您的工作,我才真正理解了您工作的不易”……

通过体验营,亲子间心与心的距离拉得更近了。这样一场暖心活动筹办源自社区一场“周五夜诊”。为更有效化解企业职工烦心事,当地推出“周五夜诊”,县职能部门与企业、职工代表面对面“会诊”,一道想办法通堵点、解难点。

萍乡市丰达兴线路板制造有限公司行政经理冯兴第等企业代表一次在“周五夜诊”会上提出,平常职工谈得较多的是子女教育,让孩子们走进父母工作的地方互换角色,可能比简单送图书、送书包意义更大。会上,社区、学校、团委等部门负责人纷纷出谋划策,一个给园区职工子女的特别礼物逐渐成形。

冯兴第说,作为一家从沿海来内地投资的企业,心里总会有对比,来这里后,“群众贴心人”主动问需于企,贴心服务直达企业和职工,这是企业来此落户前所没有想到的。

由于地处相对偏僻的郊区,夜间看病难是过去园区职工反映较多的问题。今年31岁的黄春华在工业园区上班期间,突然胃肠炎犯了,疼痛难忍,“本打算去县医院,但来回跑很折腾,第二天还要上班,一些小病能不看就不看。”

奔着问题去、对着问题改。疾病不分白天黑夜,越早诊治越好。今年5月,金山镇卫生院派出骨干医生24小时轮班坐诊,现在大家随时随地都能看病买药。

“烦恼指数”指出的是群众生产生活的痛点难点,亮出的则是当地各级干部贴近百姓、直面问题、真抓实干的良好作风。截至目前,“烦恼指数”图中的16项问题已办结12项,其它正在推进解决中。

群众的烦恼有哪些、群众的需求是什么、发展的问题在哪里……对基层情况能否做到情况明、底数清、信息准,这是基层治理绕不开的考题。

“只有深入基层一线,找准群众烦心事、揪心事,发现群众的所思所盼,才能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上栗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易军介绍说,从2008年开始,上栗县选派干部担任“群众贴心人”,结对联系各个自然村,他们把党的最新政策带下去,把群众的需求意见带上来,形成工作下沉到村组、信息连接到村组、贴心服务到村组,使基层问题有人发现,群众诉求有人回应。

15年来,上栗县换了四任主要领导,但“群众贴心人”这项工作一直没有中断停歇。如今在上栗,“群众贴心人”队伍由单一的党员干部发展成为包村长、志愿者、片警等各类人员,人员规模由1200余人壮大到上万人,成为当地贴心服务群众、加强基层治理的一支支“不走的工作队”。他们的身影活跃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车间一线,面对面听民声、访民情、问民需,让问题在一线发现、群众的诉求及时反映,有效激活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矛盾在一线解决:“用乡情亲情交流,自然多了份信任”

“你们为什么要把垃圾中转站设在村里?”

“如果污染了水源怎么办?”

……

去年上半年的一天,多位村民来到上栗县金山镇高山村村委会,黑着脸质问村干部。

说起当时的场景,高山村党支部书记吴贤明仍记忆犹新。村民一开始抵触情绪很大,他们将中转站当成了垃圾站,认为会造成环境污染,村干部怎么解释都听不进去。

县检察院干部吴贤兵是县里委派到村的“群众贴心人”,听说了这件事后,立即赶回村里。在他看来,村民关心的事都不是小问题,需要毫不含糊、专业负责解答清楚。垃圾运输中的抛洒问题、垃圾临时储存的气味问题、水源保护问题……经过耐心解释沟通,以及组织村民前往邻县观摩垃圾中转站的实际运行情况,村民脸上的疑云逐渐消散,村里垃圾中转站很快建了起来。

“我跟乡亲们说,我们家世代都居住在村里,如果垃圾中转站有危害,我第一个不同意设置。”吴贤兵说,自己是村里走出去的,村里大多沾亲带故,自己出面做工作说的话大家更信。

上栗县委书记利军说,在组建“群众贴心人”队伍时,上栗按照“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的原则,采取“县委委派、乡镇选派、村组认领、县委邀请”四种方式,发动广大党员干部回到出生地、挂点联系村(社区),他们利用乡情、亲情、友情资源,在基层一线说群众听得懂的话、讲群众能明白的理、办群众会认可的事,提前发现、主动介入各类社会矛盾问题。

在高山村村委会门口广场上,一块公示栏上亮出了近70位“群众贴心人”的信息,很多都是本乡本土的党员干部,其中吴贤炳的故事为大家津津乐道。

常年在外跑运输的吴贤炳每次回家都不免心生感慨,作为“全国文明村”,高山村基础设施健全,村容村貌秀美,但缺少主导产业。

为改变这一现状,吴贤炳打算利用自己在外打拼积累的关系人脉,为村里引进一家仓储公司,建厂要占用第十村民小组一块背山空地,上述想法一提出就遭到一些村民反对:“为什么要在我们家门口建厂,有噪音怎么办”“土地租出去了,还收得回来吗”……

“群众贴心人”离群众最近,离矛盾最近,哪里有矛盾纠纷,哪里就有“群众贴心人”的身影。

面对一些村民的不理解,吴贤炳和村干部每天起早贪黑挨家挨户上门,从土地租赁协议的说明,到建厂后村民收入的增加……吴贤炳以家人、邻居、朋友的身份去做不同村民的工作,历时3个多月,相关村民都在协议书上签了字。

拓宽进厂村路占用了部分村民家的地,引发不满和抵触,其中村民吴贤红意见最大。“咱俩是邻居,你还信不过我……”吴贤炳来到他家,从唠家常到算细账,最终吴贤红同意签字。“我们不仅拿到了相应的土地赔偿款,而且家里两兄弟都在厂里干活,每年农闲时都可以就近上班,每人每年增收上万元。”吴贤红说。

企业落地后,光每年发给务工村民的“装车劳务费”就达50余万元。

吴贤炳说:“看着村民领取工资时的笑脸,和那一声声真切的‘馅饼哥’,也是我名字贤炳的谐音,我想这就是‘贴心人’的含义。”

乡村是一个以乡土乡情为纽带的社会,与群众用乡情亲情交流,自然多了份信任,换位思考,站在他们的角度做工作,大家听得进去、愿意相信,矛盾也就更容易化解。

工作在一线推进:“屋场贴心会”把话筒交给群众

盛夏时节,来到被誉为“上栗小西湖”的“泉之源”田园综合体,湖光潋滟,山色旖旎,不少游人在此泛舟,俨然一幅山水田园画卷。

几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风景”:地处泉塘、达塘、水源三村交界处的水库,由于各方利益难协调,不仅未得到有效管理,农业和生活污水直排,还常因用水引发争端,水库开发工作一直迟迟难以推进。

有的村民听说治理水库要清淤、建湖心岛,担心影响水田灌溉而抵制工程实施;有的村民听说建成后要搞水上游船项目,争相向村里表示要买游船……水库开发工作还未正式启动,各种阻力就迎面而来。

环境如何整治、资金从哪里来、利益怎么分配……不久后,一场由三村村干部参与的“屋场贴心会”及时召开,会上三村解开心结、搁置争议,初步达成开发保护利用的共识。会后,他们回去召开各村的“屋场贴心会”,征求收集村民的意见。

在泉塘村的“屋场贴心会”上,村民文家金说:“水库保护开发是好事,我们这些住在水库边上的人盼了很久,但怕就怕开发不好,到头来成了烂摊子。”

“会上,村民有意见当面提,有想法当面说,遇到难题,大家一起出主意想办法。”泉塘村党支部书记文家根说,只有知道村民怎么想,将心比心、换取真心,才能达成共识、做通工作。

为把水库开发好,三个村在各小组、屋场先后开了80余场“屋场贴心会”,干部群众围坐一起共商水库开发事宜,推动征地拆迁、土地流转、修塘筑坝等多项工作。2019年,历时三年的水库治理工程全部完成,水库变身美丽的“泉之源”田园综合体。

上栗县运用“屋场贴心会”,不仅推动了实际工作,也激发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水源村党支部一度被评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2018年换届后,新的村“两委”班子坚持每月常态化召开“屋场贴心会”,收集社情民意,办好民生实事,再次赢得了群众信任和支持,不仅一举摘掉了“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帽子,还获得市县“乡村振兴模范党组织”等多项荣誉称号。水源村村民江宗友说,以前大家有啥事很少找村里,因为找了也没用,现在大家有啥事首先想到就是去“屋场贴心会”上听一听、唠一唠、议一议。

“屋场贴心会”也是理论宣讲、政策宣传的阵地。上栗县不断完善“群众贴心人”工作机制,组建由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先进模范等组成的“群众贴心人”宣讲团,依托“屋场贴心会”,利用群众晚上或农闲时间开展巡回宣讲,把党的最新理论、政策法规、科技知识送到基层一线,凝聚起推进工作的合力。

上栗县常态化推动“群众贴心人”和党员干部到基层听民声、办实事、解民忧,已累计召开8000余场“屋场贴心会”,解决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桐木镇针对群众在“屋场贴心会”上反映的生活污水乱排放问题,投资3000余万元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彻底改变以前“污水横流、环境脏乱”的现象。

上栗县选派160余名“企业特派员”入企帮扶,把“贴心会”开到企业车间,持续优化企业证照办理、用工融资、建设经营等政务服务事项。

长平乡马良村利用村里“能工巧匠”的优势,在15个村组召开“屋场贴心会”,培育富民兴村的主导产业,目前村集体收入已突破百万元。

……

上栗县县长李志猛说,“群众贴心人”通过“屋场贴心会”,把话筒交给群众,让群众成为主角,干部和群众一起在工作一线摆问题、谈想法,有不理解处就面对面答疑,有困难就共同找对策想办法,不断汇聚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工作合力。

作风在一线转变:架起党群干群的“连心桥”

今年是上栗县桐木镇“90后”干部帅璐驻村的第三个任期,也是她担任“群众贴心人”的第8个年头。

她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进村入户时的情景,虽有村干部领着,但自己心里很忐忑,不知道怎么跟村民交流。在经历首次的拘谨后,帅璐逐渐意识到,要和群众贴心,首先要贴近群众、深入群众。不到三个月,她就走遍楚山全村1000多户村民。在随后的驻村帮扶工作中,村民不仅慢慢熟悉、认可了这位新来的年轻干部,还给她起了“帅帅”这样亲切的昵称。

“当‘群众贴心人’的经历教会了我做基层工作,‘常走乡间路,常敲百姓门’,这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必由之路。”帅璐说。

近年来,新进入乡镇部门的领导班子成员、新任职的驻村第一书记、新选拔的村“两委”干部等群体中,年轻干部占大多数,其中一些是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的“三门”干部,当他们在基层工作时,有时面临“张不开嘴、下不了手”的问题,通过当“群众贴心人”,能帮助他们补上做好群众工作的“必修课”。

其实,不仅是对年轻干部,“群众贴心人”活动为更多党员干部提供了拜群众为师的平台,让他们在基层治理、乡村振兴、产业转型、项目推进等工作中转作风、强本领、长才干。

去年,上栗县鸡冠山乡恢柳村村民刘增洪反映,村里一段300多米的水渠损毁影响农作物灌溉。上栗县水利局立即派出工作队实地踏看,事不宜迟,局里迅速补助3万元,村里自建简易渠道,灌溉问题快速得到解决。

水利工作专业性强、民生属性强,这要求水利干部常下基层实地调研,摸清群众需求和困难,把有限资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我们局里每位分管领导的桌上都有一本问题台账,这是项目谋划的基础情况,也是平时工作的重点方向,能马上解决的我们第一时间想办法解决。”上栗县水利局局长何刚文说。

从水利工程、交通设施、项目服务等专业领域,到破解停车难、改善背街小巷卫生等民生小事,“群众贴心人”的身影无处不在。

路面污水溢出、小区车位不足……在上栗县城管局副局长欧阳龙的手机上,时不时会收到县“群众贴心人”智慧管理平台的推送消息,每件群众诉求形成“流转、办结、评价”工作闭环,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在欧阳龙看来,城市管理事无巨细,光靠县城管局自身力量捉襟见肘,智慧管理平台聚集了“群众贴心人”,他们就像延伸到城市各个角落的触角,实现城市管理与群众诉求的无缝对接。

上栗县开发“群众贴心人”智慧管理平台,全县上万名“群众贴心人”线上注册、线下报到。上栗县“群众贴心人”活动办公室主任彭世军说,有了这一平台,群众需求“一键上报”,贴心承办“一键对接”,工作动态“一图掌握”,有力推动了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目前,该平台已上报、流转基层信息万余条,其中90%以上已办结销号,其它正积极办理中。

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百姓感知公共服务效能和温度的“神经末梢”,更是改进党群、干群关系的“前哨阵地”。上栗县持续深化拓展“群众贴心人”工作机制,通过建立“村组报到亮身份、屋场吹哨听民声、群众销号办实事”长效机制,在贴心网格中汇聚民情,在贴心服务中赢得民心,进一步转变了党员干部作风,改进了党群干群关系,干部也从中得到了成长和收获。

如今,萍乡正在全市推广“群众贴心人”工作机制。萍乡市委书记刘烁说,“群众贴心人”活动坚持党建引领,与群众面对面宣讲理论、宣传政策、听取民声、回应关切、破解难题。萍乡将持续擦亮“群众贴心人”品牌,进一步延伸党建服务触角,着力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记者李兴文 闵尊涛)

关键词: